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4集课程复讲

王小彬学长

  
《弟子规》复讲
第34集

提纲:   
1.什么是有心非,名为恶? 过能改,如何改?
2.学习《弟子规》后要从谁开始做? 
3.孔子留给后人哪三个修身法宝? 
4.改过、忏悔与知过的顺序怎么样?如何确实做到? 
5.教导孩子有仁爱之心要先从谁爱起?与孟子的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有何相应之处? 
6.如何教导孩子孝顺、爱护父母?   


  
一、 有心非,名为恶。 假如已经知道这件事是错的,但是还去做,那就是作恶。 
     好榜样太少了,会让他们觉得犯错好像是很正常的事。我们要有使命,社会上错误的事,我们一定要当榜样来纠正。 
    过能改,归于无,倘掩饰,增一辜。改过确实对一个人的人生相当的重要,所谓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。     
    孔老夫子也给我们三个很好的修身法宝: 
    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 

    晏婴马夫的妻子规劝先生 
    金不换的故事 
    负荆请罪的故事 

   《弟子规》就教导我们一个是非做人的标准。就是家规、班规、公司的常规。 

  二、 “泛爱众”,这个泛是指广泛,广泛的爱护一切人事物我们都应该去爱护。
到什么叫爱,爱中间一个心,外面一个受,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,假如是强迫对方一定要听你的话,那就变成控制,这样就叫欲望而不叫爱。  
我们要教导孩子有这一分仁爱之心,首先要教他先爱——父母,再把这一分爱心继续向外延伸出来。
孟夫子提到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,一定从自己最亲的父母开始爱护,进而推衍到别人的父母、别人的孩子,就是仁爱人民;再从仁爱人民这分爱心再继续扩展到爱护一切万物,包含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这就是爱物。所以这个次第我们只要顺着去走,孩子的爱心就会不断扩展。 

三、如何教导孩子孝顺、爱护父母?怎么教?
从“入则孝”教,还有从亲师配合合作来教。 
    观摩法:相观而善之谓摩 
    亲师要配合,家人配合,先生的贡献太太要讲,太太的辛劳先生要提,这样孩子才能处处能够去领会到父母的辛劳。 
    对于所有各行各业的长辈都应该尊敬,因为社会国家者是互助之体也。 
    对一些比较没有得到关怀的人群,再多一分的协助。   
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